因為數位時代的來臨,有許多產業開始進行數位系統開發,並且也加入數位工具的使用,希望能夠讓公司內部各單位使用,藉此達到更高的工作效率,但是似乎都不太順利。而我們也能看到,營建業在數位轉型亦或是數位化的路上,與其他產業相比,確實是走的比較緩慢。

萊茲特從去年開始投入建築資訊模型(BIM)釋疑管理系統的開發,希望能夠解決BIM技術服務過程中的溝通成本,一開始並不是採用敏捷式開發的方式,在開發過程以及開始投入使用後都遇到了不少問題。意識到問題的我們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漸漸產生敏捷式思維,經過跌跌撞撞的摸索後,才體會到這兩個思維有著天壤之別—一個在地獄,一個在天堂

接下來將用生動的寓言故事讓大家快速了解這兩個思維的不同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

寓言故事—盲人找寶藏

有一天,有一群盲人決定去尋找寶藏。

他們四處打聽寶藏的位置,小心翼翼地前往目標。

然而,他們很快發現,這條路並不是那麼容易…

這個故事就是營建業數位轉型的現況,盲人代表摸不著頭緒、想要嘗試數位轉型的業界人士,寶藏則指的是有價值的數位轉型成果。

訂好寶藏大致的位置後,這群盲人開始規劃路線,遇到了大問題:很多路線,要怎麼走到終點?


這時候有兩大派系跳了出來,一個叫做瀑布派,另一個叫做敏捷派


瀑布派盡力收集了許多資料、網羅路上需要的資源以及預測中途會遇到的問題 ,並且在經過一大段時間的七嘴八舌的討論後,總算訂好了一個完美路線——最後,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。然而,他們遇到了突發狀況:

  • 汪!汪!汪!—原來有隻凶惡的狗擋在路上,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了
  • 鏗!鏗!鏗!—原來是前方道路在施工中,只好再重新規劃路線,並且繞道了
  • 疑?這裡向左轉應該有路才對啊—走了一大段距離之後,才突然意識到好像走偏了原本的路線了
  • 手邊的工具不夠挖這個寶藏呀—原來寶藏還需要鐵鎚才可以開,但是五金行還要再往回走很久
  • 這些寶藏根本不是我們要的啊????????????—拿到了寶藏,發現沒有預期中的價值

為什麼會這樣?

瀑布派的思維在流程上,嚴明規定各階段,一個階段結束之後就進入下一個階段。 在這個故事裡對應到軟體中的瀑布式開發的話就是下圖:

敏捷派打算先把大目標切分成很多段簡單路線,並且快速出發,路途中不斷確認位置以及環境狀況,並且在途中密切討論,以及大量的檢討,到達小目的地後再出發去下個目的地。儘管如此,還是會遇很多無法預測的事:

  • 汪!汪!汪!—原來有隻凶惡的狗擋在路上,幸好發現得早,可以提前繞道
  • 鏗!鏗!鏗!—因為不斷確認狀況,加上即時檢討了路線,馬上規劃了另一個方向
  • 疑?這裡向左轉應該有路才對啊—複雜的路線被拆成很多段路線,走一段就確認一段,馬上就發現走錯路
  • 手邊的工具不夠挖這個寶藏呀—不回去拿鐵鎚了,這附近會不會還有其他寶藏?
  • 這些寶藏根本不是我們要的啊????????????—因為一直觀察環境,中途看到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即時更改路線

為什麼?為什麼?敏捷派到底哪裡做對了?

敏捷派跟瀑布派最大的差別就在於,不斷地確認現況及檢討,並且快速調整目標。對應到軟體的敏捷式開發的話即是這樣的流程:


結論—營建業敏捷式開發?

對比完這兩種思維,讓我們再綜合思考這個故事和營建產業的特性,你會發現:

盲人 :對數位轉型不熟悉、經驗有限

不知道確切位置的寶藏:不知從何著手,業界對於這塊的想像只有模糊的大目標

突發狀況:營建業有專案特性,參與單位眾多也複雜,數位系統常有整合困難技術困難或是投入使用困難

沒價值的寶藏超爆難用的系統,系統是給「人」用的,好不好用決定了系統的價值,然而很多系統卻不符合實際使用情況

瀑布派:大張旗鼓投入資源研究和規劃,但通常完美路線≠現實的完美路線,計畫常趕不上變化

敏捷派 因為這個產業不確定因素太多,不求一步到位,力求行動及檢討,累積信心,踏實實現目標

還有更多…

經過這樣的思考,營建業到底適不適合敏捷式開發呢?看到這邊,我想你已經心裡有數了。